Quantcast
Channel: 水城新津书画艺术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2

[转载]2017台湾掠影——台湾故宫博物院书画藏品一瞥

$
0
0
接上篇。
我们看完了青铜器馆和古玉馆后,就随导游到楼下二层的书画馆参观。据台北故宫博物院资料介绍:现有古书画藏品1万多件,国宝级的稀世珍品约2000多件。

来台湾前,知道跟团游时间紧,我们做了一点功课。到台北故宫博物院以后,主要想看哪些重要的展品,进馆后就抓紧时间去寻找。

我们特别想看看那些国宝级的书画珍品——如晋 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唐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宋 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等。但是这最想看的几幅国宝级的书画没能见到。问了在馆内值班的工作人员才知道,因为古书画藏品最难保管,需要严格的恒温恒湿环境。因此,只有在重要的日子和重要的主题展时,才会拿出来展览。平时也有一些珍品,三个月一轮换展出。

这次,我们也看到了如“明四家“沈周,仇英,唐寅等一些书画真迹,(是我们苏州籍的画家,很熟悉啦。)也很满足啦!


这次在网上下载了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几幅国宝级珍品图片,与大家分享。


快雪時晴帖   晋   王羲之       此帖一般認為是唐代精摹本。
冊 紙本 縱:23公分 橫:14.8公分     

王羲之(303-361),祖籍山東,出身仕族世家,西晉末隨父南渡,作過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東晉永和年間(345-356)去職,與東土名士盡山水之游。熱衷詩歌,音樂與書法。他學書歷程是由近而古,轉益多師,取資廣博,尤其精研體勢,將秦篆漢隸各種不同的筆法,融於真行草體中,形成最佳體勢,所以唐朝人稱頌他「兼撮眾法,備成一家,為萬世宗師」。
 
這是一件行楷書短簡,內容是大雪之後向友人問候。明代鑑賞家詹景鳳指出,此蹟筆法圓勁古雅,意態閑逸,對趙孟畹男袝泻苌畹挠绊憽挠霉P來看,此帖多圓鈍的用筆,點畫勾挑都不露鋒,結體平穩勻稱,在優美的姿態之中,流露出質樸內斂的意韻。乾隆皇帝極珍愛此蹟,譽之為「天下無雙,古今鮮對」。乾隆十一年,他將此蹟與王獻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遠帖」合稱「三希」,寶藏在「三希堂」中。

书帖的釋文: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







谿山行旅图
軸 絹本 溤O色畫 縱:206.3公分 橫:103.3 公分

范寬(活動於十世紀),陜西華原(今耀縣)人,經常來往京師與洛陽一帶。個性寬厚,舉止率直,嗜酒好道,擅長山水畫,初學五代畫家李成,後來覺悟說:「前人之法,未嘗不近取諸物,吾與其師於人者,未若師諸物也;吾與其師於物者,未若師諸心。」於是隱居終南太華,留心觀察山林間,煙雲變滅,風雨晴晦,各種變化難狀之景,當時人盛讚他:「善與山傳神」。此圖是唯一傳世名蹟。
 
巍峨的高山頂立,山頭灌木叢生,結成密林,狀若覃菌,兩側有扈從似的高山簇擁著。樹林中有樓觀微露,小丘與岩石間一群馱隊正匆匆趕路。細如弦絲的瀑布直洩而下,溪聲在山谷間迴蕩,景物的描寫極為雄壯逼真。全幅山石以密如雨點的墨痕和鋸齒般的岩石皴紋,刻畫出山石渾厚蒼勁之感。畫幅右角樹陰有「范寬」二字款。
以上两幅未见真迹。



以下几幅,是我们此次看到的古书画真迹。因不允许拍照,所以也是从故宫博物院官网上下载,和大家分享。

秋江待渡图    明     仇英

仇英(約1494-1552),字實父,號十洲,居蘇州。從周臣學畫,擅長山水、人物。與沈周、文徵明、唐寅,並稱明四家。
本幅為雙拼大軸,畫待渡者坐於石磯,隔岸登舟者二人,一人荷擔來,舟子立篙相招。人物姿態細膩而傳神,設色雖穠麗,但重而不滯。山石用筆,連鉤帶砍,略近斧劈皴。空間構圖呈Z字形延伸,表現出遼闊的水域,也將承習自周臣的宋代山水畫風,由緊實轉化為格局開闊。畫上雖未紀年,因藝術造詣極高,應為其晚年代表作。

 


 陶谷赠词图         明   唐寅   

此画绘历史故事一则。北宋初年,陶谷(903~970)出使南唐,时南唐国力弱小,而陶谷态度傲慢,在南唐后主面前出言不逊。南唐臣僚忿而设下圈套,派宫妓秦蒻兰扮做驿吏之女以诱之。原本盛气凌人的陶谷,见到温婉美丽的秦蒻兰之后,不禁为之邪念萌动,曲意奉迎并赠词讨好,变得庸俗不堪,遂败慎独之戒。不日,后主设宴招待陶谷,陶氏再次摆出正人君子派头,后主举起酒杯令蒻兰出来劝酒唱歌,歌词即是陶谷所赠,顿时弄得陶谷面红耳赤,狼狈至极。

这幅作品构图视角独特在刻画人物上严谨细腻,细微之处尤见功力。用笔干净利落,轻快流畅,线条刚柔相济,缓急有致。点缀的景物设色典雅,趣理兼备,布置得当,画家卓越的艺术才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唐寅的作品中堪称上乘。




古木寒泉图      明  文徵明

軸 絹本 設色畫 縱:194.1公分 橫:59.3公分

文徵明(1470-1559),江蘇長洲人,初名壁,字徵明,後以字行,更字徵仲,號停雲生、衡山。

畫師沈周,書畫雙絕,為明四大家之一。因其享年甚高,且畫藝、德行皆為時人所重,受其影響者甚多並有所成就,如其子文彭、文嘉,姪兒文伯仁,學生陳淳、陸治、錢榖等人,都是吳派之中堅人物。
 
一松一柏,相旁而生。柏樹老幹分披,杈枒四出;其後松樹兩幹並伸,參雲直上。背景石壁與松柏緊貼,塞地漫天,幾無餘地,忽於絕高處界出飛泉一道,數折而下,遂使通幅於緊迫繁複之中,遽爾空靈疏朗,確為神來之筆。

此幀作於嘉靖己酉(1549)冬日,為文氏八十高齡所繪,而精力充沛,神氣十足,筆墨縱逸,深雄險峻,是文徵明粗筆畫作中極精之品。



这是我隔著玻璃橱窗拍的郎世宁《百骏图》的一部分。(这是允许拍的。此幅画是一长卷,拍不全。)


百駿圖        清   郎世寧
卷 絹本 設色畫 縱:94.5公分 橫:776.2公分

Giuseppe Castiglione (1688-1766),中國名郎世寧。意大利米蘭人。耶穌會教士,二十七歲來華傳教,後以繪事供奉朝廷,歷仕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兼擅人物、花卉、鳥獸;動物中,以馬畫最多,亦最傳神。
 
本幅畫姿態各異之駿馬百匹,放牧遊息於草原的場面。馬匹們或臥或立、或嬉戲、或覓食,自由舒閑,聚散不一;在具體的表現手法上,郎世寧發揮了西洋畫法中常應用的前重後輕、前實後虛、前大後小等寫景方法,使畫面產生空曠深遠的景界,草木、山水、人物無不寫實精緻。全幅色彩濃麗,構圖繁複,形象逼肖,郎氏擅以中國傳統繪畫技法加入西洋光影透視法及西畫顏料,以顯示中西趣味兼容並蓄的畫面。如畫中馬匹、人物、樹木、土坡皆應用了光的原理,使物象極富立體感;而如松針、樹皮、草葉等的墨線勾勒,石塊土坡的皴擦等仍含有中國傳統手法,即使是馬匹及樹幹上的陰影表現,亦是以中國傳統的渲染方法來完成。此圖繪於雍正六年(1728),堪稱郎氏早期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以上文字介绍均参考或摘自网上资料。)


这是从官网上下载的《百骏图》部分画作。便于大家欣赏。




这是清  蒲华的山水画。(简介在下面。)





本幅畫姿態各異之駿馬百匹,放牧遊息於草原的場面。馬匹們或臥或立、或嬉戲、或覓食,自由舒閑,聚散不一;在具體的表現手法上,郎世寧發揮了西洋由于时间紧,在书画展厅匆匆一瞥,不少展品没法从容的欣赏。跟团游就是如此啊!随后,我们就又跟着导游到一楼清宫玉器珍宝馆参观。
珍宝馆内容,下篇再叙!
谢谢朋友来访,祝大家冬安!畫法中常應用的前重後輕、前實後虛、前大後小等寫景方法,使畫面產生空曠由于时间紧,在书画展厅匆匆一瞥,就又跟着导游到一楼清宫玉器珍宝馆参观。
谢谢朋友来访,下篇再见!祝大家冬安!
由于时间紧,在书画展厅匆匆一瞥,就又跟着导游到一楼清宫玉器珍宝馆参观。
谢谢朋友来访,下篇再见!祝大家冬安!
遠的景界,草木、山水、人物無不寫實精緻。全幅色彩濃麗,構圖繁複,形象逼肖,郎氏擅以中國傳統繪畫技法加入西洋光影透視法及西畫顏料,以顯示中西趣味兼容並蓄的畫面。如畫中馬匹、人物、樹木、土坡皆應用了光的原理,使物象極富立體感;而如松針、樹皮、草葉等的墨線勾勒,石塊土坡的皴擦等仍含有中國傳統手法,即使是馬匹及樹幹上的陰影表現,亦是以中國傳統的渲染方來完成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2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