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水城新津书画艺术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2

[转载]为什么说 蔡邕的《九势》是最高笔法秘笈

$
0
0
都说楷书的老祖宗是钟繇,但我们又总说到书法的笔法,那笔法的祖宗是谁呢?对了,就是钟繇的师爷蔡邕(钟繇的老师是蔡文姬)。蔡邕生于公元133年,在192年被貂蝉的后爹王允给弄死了。蔡邕字伯嗜,陈留圉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杞县人。蔡邕是曹操的老师,蔡邕是东汉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他“通经史、擅词章、精篆隶”,官至左中郎,后人称其为“蔡中郎”。蔡邕写了不少关于书法笔法的著作,比较有名的有《九势》、《笔论》、《笔势》、《笔赋》等等。蔡邕的这些书学著作就如同最高深的武功秘笈一样,学书人都想得之,钟繇为了得到这些笔法大法,竟然气吐血(详情请阅读我的另一篇文章《钟繇是个盗墓贼?》)。蔡邕书法传世名作有《熹平石经》等。当然蔡邕最著名的书学论著还是那个一般人都知道的《九势》,那么《九势》都说了什么,也就是说,《九势》给我们传递了什么信息呢?下面先看原文:

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凡落笔结宇,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
转笔,宜左右回顾,无使节目孤露。
藏锋,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
藏头,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护尾,画点势尽,力收之。
疾势,出于啄磔之中,又在竖笔紧趯之内。
掠笔,在于趱锋峻趯用之。
涩势,在于紧駃战行之法。
横鳞,竖勒之规。
此名九势,得之虽无师授,亦能妙合古人,须翰墨功多,即造妙境耳。

其实,《九势》展现了蔡邕独特的审美观:他认为书法原于自然。书法是以汉字作为内容的一门艺术,汉字是自然万物的抽象,哪么书法自然也是自然的抽象,张旭见担夫与公主争道,自创草书笔法,知笔画之间的揖让,笔画的“绕指柔”;颜真卿的观“屋漏痕”悟出笔锋内敛,点画浑圆;黄庭坚观船夫荡桨,知一波三折。书法虽然是黑白的艺术,但它也是自然万物之具象的浓缩、升华、抽象。
蔡邕提出了“力”、“势”、“藏”的概念。“力”指点画的形态和制作技巧,“势”指点画的浓枯、疾涩、粗细、长短等矛盾对立而产生的一种对比的态势。“藏”指矛盾的双方要和谐,章法、布白要对立且和谐,波澜而不惊。这也可以理解为结字——行气——布白的过程,或指书法的书写过程。
至如“转笔”、“藏锋”、“藏头”、“护尾”的用笔方法,都体现了矛盾的对立且和谐,正是“藏锋以包其气,露锋以纵其神”,都是蓄势。
“疾势”、“涩势”体现用笔的迟速要互用,要对比且和谐。“横鳞”、“掠笔”体现横竖、撇捺之藏露。
《九势》巍乎高哉,你只有在书写实践中去实践,去体味,古为今用,才能体会到蔡邕他老人家是多么高深莫测的。【胡玉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2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