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水城新津书画艺术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2

[转载]包括林彪在内的36位中共将帅被定为“军事家”

$
0
0






来源:凤凰历史


人类在以战争为中心的各项军事活动中,产生过许多重要的军事人物,他们不仅在军事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也产生着深远影响。在中共领导的长达22年的革命战争,在世界军事史上留下了堪称奇迹的壮丽篇章。然而,在我军众多战功赫赫的将帅中,为大家所熟知的,能被称以“军事家”的却只有寥寥36人。那么这36位军事家是由谁确定的,又是怎样一个确定过程呢?这还要从《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的编纂说起。 


军事家的界定


军事科学院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编审室和该学科主编单位总政治部干部部共同组织,邀请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等单位的有关同志,对此进行了反复讨论,初步将解放军人物条目的概括评语“军事家”界定为:


1.早年在讲武堂、黄埔军校或在外国学习军事;有较长的军事斗争经历和丰富的作战经验;并在大革命时期曾带兵打仗,或参与领导革命武装起义,或领导创建红军,或率国民党军起义有重大贡献者。


2.在革命战争时期,组织指挥过重要战役,有显著战绩,并长期主要担任军队高级领导职务,即先后任红军时期师、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旅(二级军区)、新四军师(支队)、解放战争时期军(纵队)的正军职以上领导职务者。


3.在我军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中作出重要贡献,并在红军时期担任过团以上职务,建国后担任过中共中央军委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军委委员以上职务的中央军委领导人。


这三条标准,吸纳了党史军史学界众多专家学者的意见,涵盖了我军人物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特点,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具有鲜明的我军特色。 


上报中央军委审定


当时,制定我军“军事家”的标准的一个重要参照是《苏联军事百科全书》,其中现代苏联军事人物中近90人称“军事家”。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数量比苏军多,打仗时间比苏军长,因此,在总政治部和军事科学院最初拟定的方案中,有100余位高级将领符合“军事家”的标准。


方案报军委后,军委领导同志提出了调整意见,要求进一步严格评定标准。据此,经过再次研究论证,总政治部和军事科学院最终上报的方案,将“军事家”调整到约40人。1988年10月,根据总政治部和军事科学院的上报方案,中央军委常委会议讨论了“关于大百科全书军事卷我军人物条目概括评语问题”,确定,冠以“军事家”评语的,仅限以下33人: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叶挺、杨尚昆、李先念、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左权、彭雪枫、罗炳辉、林彪。


1989年,《军事卷》正式出版,11月30日,《解放军报》刊登了一篇消息,《中央军委确定33位军事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名列其中》,文中写道:“在史诗般的中国人民革命战争中,涌现出多少运筹帷幄叱咤风云的军事家?经中央军委确定,33人被冠以‘军事家’的评语,载入最近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人物分册》。” 


对33位军事家的解读


33位军事家一公布,立刻被国内外广泛关注。实质上,“军事家”包括了五位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即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杨尚昆、李先念;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即1955年新中国首次实行军衔制时,授元帅衔的十人和大将衔的十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牺牲的八位高级将领。可以看到,“军事家”是以领袖、元帅和大将为主体,以大将资格以上为标准的,同时结合其军事实践。


领袖、元帅和大将们的功勋举世闻名,这里毋庸赘述。八位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身的军事家中,叶挺是南昌起义主要领导人之一和新四军首任军长,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是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红军初创时期的军长或政委;左权是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彭雪枫、罗炳辉是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高级将领,他们创建和领导人民革命武装、指挥军团和兵团作战功勋卓著,被列为军事家是当之无愧的。 


关于对林彪的评价问题


对于林彪是否收入军事百科全书,对他又如何评价,一直是百科全书编纂者们研究的重点之一。总政百科全书编辑室从1983年下半年开始,将已编出的解放军人物条目释文,选送给一些老同志征求意见。


黄克诚看了“林彪”条释文后,专门与编辑室同志谈了对这条释文的意见。他说:“林彪在我军历史上是有名的指挥员之一,他后来犯了严重的罪行,受到党纪国法的制裁,这是罪有应得。但是在评价他的整个历史时,应当分为两节,一节是他在历史上对党和军队的发展,战斗力提高,起过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后来他对党、国家和军队的严重破坏,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这样,两方面都写明确,不含糊,才符合历史事实。”他提出,“要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用历史学者的态度,来写林彪的历史,好的、坏的两方面都写,不要只写一面。” 


1988年,关于位列“军事家”中最后一位的林彪,总政和军事科学院在讨论概括评语方案时,曾经设置了两案,一是写“军事家”,二是不写概括评语,即不加定性的话,直接陈述条目内容。最终,根据各方面的意见,总政在上报军委的方案中,采取了第一案。在条目释文中,在客观介绍其军事活动、军事思想及贡献的同时,也如实反映了他在“文化大革命”中所犯的罪行。 


增补三位军事家


1984年,在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的同时,为进一步适应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中央军委决定编纂内容更为广泛、详细的专业性军事百科全书,并于1986年批准成立了由全军各大单位领导人和有关专家、学者组成的编委会,负责领导该书的编纂工作。


邓小平非常支持这项工作,亲笔题写了《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的书名。对这次解放军人物条目的概括评语问题,总政和军科研究确定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是,坚持实事求是,突出军事特色,注意统一平衡,与党中央、中央军委对有关历史问题的结论和提法保持一致。同时还特别强调了一点,对于讣告、题词、回忆录、纪念文章中的有关评语只作参考,不作依据。根据《军事卷》确定的“军事家”标准,吸纳出版后各方面的反馈意见,1994年7月,总政就解放军人物条目概括评语方案的有关问题请示军委,8月,军委常委会议讨论决定,增加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平江起义领导人黄公略、赣东北红军和苏区创建人方志敏、陕北红军和苏区创建人刘志丹三位军事家。 


从此,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光辉的发展历史中,36位军事家的累累战功和传奇人生屡屡被书写传颂,他们的名字灿若星辰,彪炳千古,成为镌刻于历史丰碑上的永恒记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2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