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書法經(649) 别具逸趣的《安定王元燮造像记》作者:古縁堂主書法
書法經(649)
别具逸趣的《安定王元燮造像记》
《安定王元燮造像记》位于龙门石窟古阳洞南壁佛座上方,刻于北魏正始四年(507)二月。此造像记共13行,95字。
清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将《慈香》和《安定王元燮》归为“峻荡奇伟”一类。他说:“《元燮造像》如长戟修矛,盘马自喜。”“峻荡奇伟”是说此造像记的风格严峻中寓放纵、伟岸中见意趣,“长戟修矛”是形容横、撇、捺舒展夸张,“盘马自喜”是形容结字的整体稳健自适。严格来说,康有为的评价虽遣词华丽,但与实际不太相符。若说“长戟修矛”,《孙保造像记》《北海王元详造像记》或过之;至于“峻荡奇伟”,则《郑长猷造像记》《司马解伯达造像记》或过之。
当代书法理论家祝嘉《书学论集》说:“《安定王元燮造像》文近百字,空格以石势关系或因尊亲提高以示尊敬,不是字残缺了的。此刻兼用些圆笔,撇画为多。像‘考太’二字的撇画,就是用圆笔,画极娟秀,朴拙的味反少。全文多用侧势,右高左低。结构上是用巧处多,别具逸趣,但仍是劲健的,在《龙门》中少见。‘王’字是隶法。‘元’字上一横画变成点,和《一弗》的‘元’字相同。‘四’字左直画改用点,别开生面,使全字也改观了。‘中’字左直也写成点,直画不十分正,反见生动活泼。”
祝嘉认为“考太”二字的撇画“就是用圆笔”,实则此二字为方圆兼用,拓本清晰可辨;而“画极娟秀”也是形容过当。此外,多用侧势、生动活泼应该是“龙门体”的共性所在,而方圆兼用、别具逸趣才是《元燮造像记》比较突出的特点。
当代书法理论家张强在《中国书法鉴赏大字典》中评价《元燮造像记》道:“看起来它欹侧不正、身躯偏斜、笔画出轨,但是我们只要对其静静体味,就会发现由于作者高度控制能力带来的某些妙处。”他还说:“笔画过度的伸展使它逸出作为方块框形的严格束缚而走向正三角外形。看似略不经意,由于技巧的精深抹去了痕迹。整个碑在盎然的错落中见出了主体的匠心。”
诸家分析、鉴赏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是艺术审美中的正常现象,正所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同一帧临习范本会有不同的临习结果,各取所需而已。
《安定王元燮造像记》拓片局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