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兴而有草书,不知作者名。至章帝时,齐相杜度,号称善作。后称善作。后有崔瑗、崔寔,亦皆称工。杜氏杀字安,而书体微瘦;崔氏甚得笔势,而结字小疏。弘农张伯英者,而转精其巧,凡家之衣帛,必先书而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下笔必为楷则,常曰:“匆匆不暇草书”。寸纸不见遗,至今世尤宝其书,韦仲将谓之“草圣”。伯英弟文舒者,次伯英;又有姜孟颖、梁孔达、田彦和及仲将之徒,皆伯英之弟子,有名于世,然殊不及文舒也。罗叔景、赵元嗣者,与伯英同时,见称于西州,而矜此自与,众颇惑之。故伯英自称:“上比崔、杜不足。下方罗、赵有馀。”河间张超亦有名,然虽与崔氏同州,不如伯英之得其法也。崔瑗作《草势》云:书契之兴,始自颉皇;写彼鸟迹,以定文章。爰暨末叶,典籍弥繁。时之多僻,政之多权。官事荒芜,□其墨翰;惟多佐隶,旧字是删。草书之法,盖又简略;应时谕指,用于卒迫。兼功并用,爱日省力;纯俭之变,岂必古式。观其法象,俯仰有仪;方不中矩,圆不副规。抑左扬右,望之若欹。兽跂鸟跱,志在飞移;狡兔暴骇,将奔未驰。或□□点□,状似连珠,绝而不离。畜怒怫郁,放逸生奇。或凌邃惴栗,若据高临危。旁点邪附,似螳螂而抱枝。绝笔收势,馀綖纠结。若山峰施毒,看隙缘巇;腾蛇赴穴,头没尾垂。是故远而望之,漼焉若注岸奔涯;就而察之,一画不可移。几微要妙,临事从宜。略举大较,仿佛若斯。
上为卫恒四体书势草书部分原文摘录
卫恒(晋)(?至二九一)字巨山,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瓘子。少辟齐王府递转黄门郎。善草隶,瓘尝云:“我得伯英(张芝)之筋,恒得其骨。”又善古文,得汲家古文论楚事者最妙,恒常玩之。祖述飞白,造散隶书。开张隶休微露其白,拘束于飞白,洒丽于隶书。又作云书,笔动若飞,字张如云,卫氏即垂云之祖。着四体书势。
]惟六书之为体,美草法之最奇。
杜垂名于古昔,皇著法乎今斯。
字要妙而有好,势奇绮而分驰。
解隶体之细微,散委曲而得宜。
乍杨柳而奋发,似龙凤之腾仪。应神灵之变化,象日月之盈亏。书纵竦而值立,衡平体而均施。或敛束而相抱,或婆娑而四垂。或攒翦而齐整,或上下而参差。或阴岑而高举,或落箨而自披。其布好施媚,如明珠之陆离。发翰摅藻,如春华之杨枝。提墨纵体,如美女之长眉。其滑泽肴易,如长溜之分歧。其骨梗强壮,如柱础之不基。断除弓尽,如工匠之尽规。其芒角吟牙,如严霜之傅枝。众巧百态,无不尽奇。宛转翻覆,如丝相持。
上为三国、吴 杨泉《草书赋》
杨泉,三国吴哲学家。生卒年不详。字德渊。梁(治今安徽砀山)人,会稽郡(今浙江绍兴)处士。太康六年(280)晋灭吴后,传被征,不久隐居著述,仿扬雄著《太玄经》14卷,又著《物理论》16卷、集2卷。此赋最权威最完整最接近地对章草的评述,杨泉生活在章草兴盛的时代,又与皇象生活在一个区域里,其时是章草大家活跃的年代,是竹木简牍、帛、纸等书写载体皆有的年代,不需要象如今看着出版物进行猜测。赋中『杜』是章草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人物齐相杜操(杜度),『皇』是章草大家皇象。
章草如何形成———解隶体之细微,散委曲而得宜。无须后来者杜撰
晋索靖书势曰.盖草圣之为状也.婉若银钩.漂若惊鸾.舒翼未发.若举复安.虫蛇蚴虬.或往或还.颓阿那以羸形.欻奋亹而桓桓.及其逸游眄向.乍正乍邪.骐骥暴怒逼其辔.海水●隆扬其波.玄熊对路于山岳.飞燕相追而差池.举而察之.又似和风吹林.偃草扇树.枝条从风.转相比附.窈娆廉苫.随体散布.纷扰扰以绮靡.中持疑而犹豫.玄螭狡兽嬉其间.腾猿飞鼬相奔趣.陵鱼奋尾.骇龙反据.投空自窜.张设牙距.
索靖是西晋著名书法家。字幼安,敦煌(今甘肃)人,张芝姊之孙。官历尚书郎、酒泉太守,官至征西司马,人称“索征西”。谥庄。工书法,尤精章草。与尚书令卫瓘以草书知名,时称“一台二妙”。靖传张芝草法而变其形迹。骨势峻迈,富有笔力。前人评为“精熟至极,素不及张;妙有余姿,张不及索”。靖亦自重其书,名其字为“银勾虿尾。”。《宣和书谱》记载,索靖少年时就有出群之材。索靖书法以章草名动一时,其书法“如风乎举,鸷鸟乍飞,如雪岭孤松,冰河危石”,十分地险峻遒劲。有史书记载,索靖的书法与张芝各有千秋。
仆录有关章草元典,只是为由衷喜爱章草深入研究章草的朋友参阅,与如何参展得奖不能相关,请见谅。
孙过庭《书谱》中涉及章草的论述非常高妙: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然后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故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验燥湿之殊节,千古依然;体老壮之异时,百龄俄顷,磋呼,不入其门,讵窥其奥者也!请列位注意“章务检而便”被当代的专家改成“章务简而便,现代的书道朋友都非常忙,谁去关心『简』和『检』的区别,一简到底多快活。。。看看《非草书》再去查查“检”是什么意思,就会知道章草的品格。再次申明:与参展、得奖无关,与想用笔头打天下的朋友无关,只是找了一点故纸堆,让有兴趣的朋友喝着茶瞧着玩玩,请多多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