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学书感赋----三余草堂/文 011年02月22日
[转载]贺枣庄市诗词联赋协会成立
三余草堂/文
抱犊春来裛清芬,
榴园溢彩赋情真。
君山昂首迎宾客,
俊彦翘楚聚欢欣。
文朋诗友喜结社,
古风今韵唱时新。
虽无如椽千秋笔,
也携滕峄入词林。
抱犊春来裛清芬 <--没有压韵!
仄仄平平?平平
⊙仄平平⊙仄平
榴园溢彩赋情真。
君山昂首迎宾客,
俊彦翘楚聚欢欣 <--没有压韵!
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
文朋诗友喜结社
平平平仄仄仄仄
⊙仄⊙平⊙仄仄
古风今韵唱时新。
虽无如椽千秋笔
平平平平平平仄
⊙平⊙仄⊙平仄
也携滕峄入词林 <--没有压韵!
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
有9个错误!有3个没压韵!
注:诗韵相同的字
第6部 平声 十一真 |
真因茵辛新薪晨辰臣人仁神亲申身宾滨槟缤邻鳞麟珍瞋尘陈春津秦频蘋颦濒银垠筠巾咊民岷泯珉贫莼淳醇纯唇伦轮沦抡匀旬巡驯钧均榛遵循甄宸纶椿鹑嶙辚磷呻伸绅寅姻荀询峋氤恂嫔彬皴娠闽纫湮肫逡菌臻豳 |

[转载]【诗词研究】诗词工具大全
【平仄】【四声】【音变】【儿化】【轻声】
【上声】【阴平】【去声】
【韵律】【诗韵】【压韵】【声韵】【音韵】
【叶韵】【声调】【节奏】【重音】【疏密】
【对仗】【楹联】【桃符】【门对】【走马灯】
【春联】【横批】【流水对】
【修辞】【引用】【定语】【从句】【谐音】
【衬托】【反衬】【借代】
【明喻】【暗喻】【比喻】【借喻】【隐喻】
【讽喻】【譬喻】【拟人】
【比拟】【仿拟】【双关】【讳饰】【反问】
【夸张】【夸张】【反语】
【倒装】【并列】【析字】【顶真】【重复】
【委婉语】

[转载]鄭孝胥書法藝術
[转载]“书圣”王羲之的传世书法墨宝都在这里 [22幅]

[转载]古人的笔法,在这丝毫毕现
古人的笔法,在这丝毫毕现
敦煌写经高清单字
"经书体"源于汉代的"简书体",完成于唐代的楷体,是两晋以后抄写经卷的重要书体。它详尽的记录了中国文字隶变以后楷化的全过程,对文字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转载]書法經(674) 喜欢隶书,此碑不看绝对遗憾!

[转载]如此小楷还不能入你的法眼?

[转载]贾平凹:五十岁后最好的活法(深度好文)
人生要看透,委实不容易。看透还能说透,更是不简单。贾先生进入知天命之年,为文《五十大话》,细细读来,含哲理,有世故,识歧路,看曲折,端的是精彩得很!
我今年五十岁,到了五十,人便是大人,寿便是大寿,可以当众说些大话了。
差不多半个多月的光景吧,我开始睡得不踏实,一到半夜四点钟就醒来,骨碌碌睁着眼睛睡不着。我知道我是在老了。明显地腿沉,看东西离不开眼镜,每一个槽牙都补过窟窿,头发也秃掉一半。老了的身子如同陈年旧屋,椽头腐朽,四处漏雨。
人在身体好的时候,身体和灵魂是统一的,也可以说灵魂是安详的,从不理会身体的各个部位,等到灵魂与身体分裂,出现烦躁,身体某个或几个部位肯定出了毛病。
我常常在爬楼时觉得,身子还在第八个台阶,灵魂已站在第十个台阶,甚至已经坐在了屋里的椅子上。我真是害怕身体太糟糕了,灵魂一离开就不再回来,往后再不敢熬夜了,即便是最好的朋友邀打麻将,说好放牌让我赢,也不去了。
吃饭要讲究,胃虽然是有感情的,也不能只记着小时候在乡下吃的汤面和土菜,要喝牛奶,让老婆煲乌鸡人参汤,再是吃海鲜和水果。
听隔壁老田的话,早晨去跑步,倒着跑。还有,蹲厕所时不吸烟,闭上嘴不吭声。勤搓裆部,往热里搓。没事就拿舌头抵着牙根汪口水,汪有口水了,就咽下去。
级别工资还能不能高已不在意了,小心着不能让血压血脂升高。业绩突出不突出已无所谓了,注意椎间盘的突出。
子女能考上大学便是父母的孝顺孩子,现在自己把自己弄健康了,子女才会亲近。
人的一生到底能做些什么事情呢?
当五十岁的时候,你会明白人的一生其实干不了几样事情,而且所干的事情都是在寻找自己的位置。
性格为生命密码排列了定数,所以性格的发展就是整个命运的轨迹。不晓得这一点,必然沦为弱者。所以我很幸福地过我的日子。
不再提着烟酒去当官的门上磨蹭,或者抱上自己的字画求当官的斧正。当然,也不再动不动坐在家里骂官,官让干什么事偏不干。
谄固可耻,傲亦非分,最好的还是萧然自远。
别人说我好话,我感谢人家,必要自问我是不是有他说的那样好?遇人轻我,肯定是我无可重处,若有诽谤和诋毁,全然是自己未成正果。
在屋前种一片竹子不一定就清高,突然门前客人少了,也不是远俗了。还是平平常常着好,春到了看花开,秋来了扫落叶。
我病多,总是莫名其妙的这不舒服那不舒服。但病使我躲过了许多尴尬。比如有人问,你应该担任某某职务呀,或者说你怎么没有得奖呀、没有情人呀,我都回答我有病!
更重要的,病是生与死之间的一种微调,它让我懂得了生死的意义,像不停地上着哲学课。人活得活出个滋味来,所以我提醒自己:要会欣赏。
鸟儿在树上叫着,鸟儿在说什么话呢?鸟的语言我是不懂的,我只觉得它叫得好听就是了,做一个倾听者。
还有:多做好事,把做的好事当做治病的良方;不再恨人,对待朋友亦不能要求他像家人一样。钱当然还是要爱的,如古人说的那样,具大胸襟,爱小零钱嘛。
以文字立身,用字画养性,收藏古董让古董也收藏我。不浪费时间,不糟蹋粮食。
还是一句老话:平生一片心,不因人热;文章千古事,聊以自娱。
五十岁之后,最好的活法就是六个字:想开,看开,放开。别再为难自己,人生短短几十年,保持最好的心情。不羡慕别人辉煌,不喟叹世态炎凉,用平常的心态,经营最美好的生活。





















[转载]书法和写字的区别

[转载]只能在用笔上区别啥是写字 啥是书法
什么是写字?什么又是书法?这个问题有时候还真挺难区分。现在很多人,当然也包括很多各级书协里面的“书法家”们,绰起笔乱划拉一通,拿出来就说是书法,你还真和他犟不起。比如现在最盛行的所谓“丑书”,你要问这是书法吗?脾气小的,他可能不搭理你,脾气大的,他可能得伸手揍你。但也有的可能会绷着脸、高深莫测地斥责你一顿:你懂书法吗?这不是书法是什么?所以呀,书法这个东西,仅以审美的角度来区别普通的写字与书法是远远不够的。一是靠不住,因为我们的眼光有深有浅;二是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定量的审美尺度将二者截然分割开来。但这不等于说书法和写字混淆不分。
做书法,它与写字的最大不同,它于汉字固有美之外又开辟出一处更为广阔的审美领域:笔画的形态美和质量美。这一审美领域的开发使写字发生了质的飞跃—生活升华为艺术,写字转化为书法,这句话可以理解成写字和书法艺术的一大核心区别。
点划形态和质量的刻画,是通过系列地操控笔锋的技能和方法来实现的。书学上刻画点划形象的具体技能和方法为用笔。《祭侄稿》、《苕溪诗帖》正是因精于用笔,故被尊为经典;唐人写经虽然也能悦目,因疏于用笔故不见经传。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用笔是写字与书法的分水岭,用笔是生活和艺术的分界线。
正因如此,所以用笔一直是古今书人最为关注的事情。然而到具体措施,盖莫能言。即便有所指证,也如中医论病,而语焉不详。一方面是因为用笔技艺高难,语言难以表述,一方面也是因为笔锋的运作极不显现,书家自身也多不能实证,即便偶有所悟,也不过大概。所以涉及到用笔的具体措施,古今不见有传。今天,我们说说笔法里面的一些通行的规律:
一、笔法基本规律
1、铺毫法则。
铺毫指的是笔锋运行时所有每一根锋毫都必须顺顺地平铺纸上。哪怕提笔少至只有两根锋毫着纸,也应如此。铺毫是一切技法的平台,悖离铺毫法则一切技法都失效。
2、弹力中介法则。
弹力中介法则是施力法则。笔锋的运作必须通过笔毫自身的弹力来操控,指腕的力量不可直接加到笔锋上去这就是大力者并非自然书家的道理。弹力之于笔毫犹烈马之于缰。失去弹力的控制,锋毫则不能同步。
3、笔势法则。
笔势法则是指笔锋的运行要依笔势而行。笔势是指笔锋运行时的姿态与体势,其要点是最适合在运行方向上运行的笔锋的体势,追踪锋面是依势行笔的要领。即在不同的运行方向上,必须以相应朝向的锋面着纸。这样可以避免笔锋扭拧,产生有害的扭力—“麻花劲”,以导至“笔主运”情形的发生。古人称的“使转”就是指转换锋面的技术。这是高难的技能。用笔的全部学问,几乎尽在使转。
4、藏锋法则。
藏锋指的是笔锋的运作要在画内完成。唯一的目的是避免笔锋在转换体势时,锋端将已写好的点画造型涂抹破坏掉、锋欲藏,必须缩,缩锋必要提笔。一画之内要数次变换笔锋,因而要数次提笔。所以古人特别强调“要提得笔起”。所谓“提得笔起”是说要提得精准,要恰到好处,既不过,又不可不足。之后,还有笔心位置问题。这又是一项高难的技术。
5、涩行法则。涩行法则是指笔锋的运行必须抓取笔下的涩力而行。关于涩力产生的机理,我们可简单理解为不可使笔锋滑行纸上就可以了。抓住涩力行笔,则点画有笔力,否则则浮则漂,所谓疲软者,即是。用笔通则实为用笔根本大法。
二、用笔基本技法
用笔基本技法是书写中处理笔锋转向时的技术措施。用笔的基本技法总的来说只有三法:藏锋法、使转法、和收笔法。
1、藏锋法。
藏锋是用笔的基本技法之一,基本原理是通过提笔来缩小笔锋的体积。但这并不是藏锋技法的全部。笔锋体积缩小了,笔心的位置必发生变化。笔心是主骨的,笔心的位置决定骨的位置,在转向时是要求前后两笔的骨必须在转向处相连接。一但错位,便有皮连骨断感。因此笔锋转向后,需要重新调整笔心位置,使之与原心绝对重合。这件工作目力不能及,全凭感觉,非经久演习不能把握。这是用笔之难的所在之一。
调整的方法有二:移心法。移心法在提笔缩锋时先顾及笔锋的体积,缩准后再移动笔锋将心点调至所需的位置上去。此法适用于初学。抽锋法。抽锋法是先顾及心点位置,确定后再将笔锋缩小到合适的大小的方法。这个方法酷似从剑鞘中抽出宝剑的动作,剑鞘的口部边缘好比心点位置,鞘内宝剑部分好比缩后的笔锋。抽出宝剑时,无论存留在鞘内的剑短长多少,剑口的位置始终不变,因此称为抽锋。抽锋法是移心法的简化。特点是迅捷。但需要在移心法熟练的基础上学习。
2、使转法。
使转技法是转换笔锋锋面的技法。使转有二种情形,一种是在发笔处完成使转,运行时平拖直过,此为唐法;一种是将使转过程拉长,甚至贯穿行笔全程,此为晋法。
使转中锋面的转换有二法,即内擫和外拓。以锋端着纸,逆时针方向摇搅笔锋,以选择合适的锋面着纸的技法,为内擫;如果顺时针方向摇笔选择锋面,则为外拓。
二者效果是不同的:内擫笔意流动且近圆,外拓笔意爽利而近方。锋面转换的角度我们用肉眼是观察不出的。书写中全凭手的感觉。当毫铺时,我们总会感觉锋下有一道刀刃般的折痕,我们称为锋刃。锋刃角度的变化我们会感知得非常清楚,感知锋面的转换是通过感知锋刃的角度变化来实现的。二者的变化是对应的。
二法中以内擫为难,欲要拉长转体过程,摇锋落纸后须使笔锋与笔身有些许扭角,以产生一定扭力,在行笔过程中利用这个扭力的释放,使笔锋自然转动,产生流转韵律,效果极为生动。
3、收笔笔法。
收笔笔法是一画书写结束时将笔锋提离纸面的方法。其目的是重新将铺展的笔毫聚拢成尖锥状,以便下一笔的书写。具体做法是提行,利用墨液表面张力和大气压将笔毫聚合一起。因此收笔也称提收。
提收也有二种情形:一是于画内提收,画外不见痕迹。此为藏锋收笔。二是于画外提收,即笔锋突破画界,外见形迹,此为出锋收笔。凡画之末端出锐尖者皆为出锋收笔,如悬针竖。
4、辅助笔法。
除基本技法外尚有辅助笔法。辅助笔法算不得真正用笔技法,只是为更好地实现用笔目的一种辅助手段。基本上有用逆和用衄。
(1)用逆。落笔之先,先以锋端按落笔方向相反的方向划行少许到所需位置按下。其作用只是保证落笔的位置准确和毫铺,与“藏其气”、“筋力内含”这些莫须有的玄话无关。
(2)用衄。用衄是锋面选取完成后,发笔前的整理工作。方法是横向振动笔锋。目的有调整心点、调整锋向、调整毫宽。书学上有所谓“蓄势”,指的就是这一过程。

[转载]书不师古,便落野俗一路

[转载]書法經(679) 李刚田 “风骨情操”在当下书法界失落

[转载]工笔人物技法
[转载]高式熊篆书《观月记》
[转载]高式熊篆书《观月记》
[转载]書法考(662) 古人追求的笔法究竟是什么?

[转载]書法考(659) 练书法就是练心境

[转载]中国最早的股票是毛泽东父亲发行的?(组图)
中国最早的股票是毛泽东父亲发行的?
毛泽东父亲毛顺生发行“毛义顺堂”股票,把邻里乡亲的余钱收集起来,以期增值;发给雇用者使用,则作为工资,可以暂时代替银两;发给生意同行,又成为定金,或者物值。
毛泽东的父亲
这是韶山毛氏家族历史上的一段传奇。
毛顺生经商融资发行股票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40岁左右的毛顺生在使家庭走上富裕之路的同时,也感到了一丝遗憾:长子毛泽东并不愿意跟随他经商,而是义无反顾地离开韶山外出求学了。幸亏二儿子毛泽民遂他的意,一心一意帮他发家致富。
毛顺生发家,得从他当兵的经历说起。他20多岁的时候,家里还穷困潦倒。他与夫人文氏所生的第一个儿子夭折后,1893年、1895年又相继得到毛泽东、毛泽民两个儿子。欢喜之余,人口的增加使得他的生活压力加重。他决心离家到外面打拼,于是参加了湘军。几年的军旅生涯下来,虽然没有混个一官半职,却让他的眼界大开。
毛顺生开始把目光转向商业领域。他最早是从做米生意开始的。大米的初加工,便是毛顺生创业的起步了。
慢慢地,利润逐渐滚动,毛家的产业也渐渐做大。于是,毛顺生又开始涉足猪、牛的买卖。在牛生意方面,他采取的是“双方自愿,双方有利,风险同担”的办法,即他把母牛买回来后“承包”给他人喂养,养户获牛力、牛粪,主户获牛犊,再出售牛犊或者喂养长大后出卖,从中获利,如果中途意外,牛死了,那么就由两家平均分担损失。
毛泽东与父母亲
毛顺生继续把钱用在生意投资上,并在银田寺的“长庆和”米店入了股。他还或多或少地雇用长工、短工。
为了更好地打理生意,毛顺生张罗着发行了自己的股票——“毛义顺堂”股票。
毛泽东的堂弟毛泽连回忆说:“毛顺生很会做生意。后来,光靠银元、铜钱来周转经济不够,就自己出了一种‘义顺堂’的票子,代替货币。票子是红色的,别的票子人家不要,只要是‘义顺堂’的就要。”
毛泽东的外婆家亲戚文九铭回忆说:“用‘义顺堂’,到别的地方买10头猪不带一分钱可以赶得动;借上百块银元,走就是的;出谷没带钱,担起走就是的。”
毛顺生发行“毛义顺堂”股票,把邻里乡亲的余钱收集起来,以期增值;发给雇用者使用,则作为工资,可以暂时代替银两;发给生意同行,又成为定金,或者物值。
“毛义顺堂”股票得到韶山冲内外商界的认可,是与毛家良好的信誉和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相匹配的。在小小的韶山冲,在与“义顺堂”有生意往来的关公桥的“长源河”、韶北的“忠义顺堂”、郭家亭的“南杂店”、杨林的“毛重庆”、银田寺的“长庆和”等商铺之间,这一股票发挥了相当大的积极作用。随着毛家生意越做越火,越做越活,“毛义顺堂”获得了很高的信誉,持有这一股票的人越来越多,极大地促进了毛家经济乃至韶山冲内外经济的繁荣。
就在毛顺生沿着致富的台阶往更高处走时,天灾人祸接踵而至:1916年房子起火,1917年败兵抢劫,1919年妻子病故……1920年,毛顺生刚及半百便过早去世。而这时,毛泽东在外从事革命活动,小弟毛泽覃也在长沙上学,家里的事全部落在毛泽民身上。
清理父亲发行的股票
父母都去世后,毛泽东回到家乡,对父亲创下的这份产业作了清理。1921年春节,一家人围坐在火炉边,毛泽东耐心地启发和开导毛泽民舍家为国,投身革命。毛泽东说:“家里的房子可以给人家住,田地可以给人家种。我们欠人家的钱一次还清,人家欠我们的就算了。”
毛泽民提到了家里发行的股票,说:“我们欠人家的就是‘毛义顺堂’的几张票子。”
按哥哥的吩咐,毛泽民向持有“毛义顺堂”股票的人们发出通知,限定时间以现金全部赎回。至此,毛泽东家发行的“毛义顺堂”股票退出了历史舞台,毛泽东也完成了“舍小家为大家”,率领全家外比干革命的壮举。
毛家的产业仍由毛泽民千方百计维持着,只是其产出多半转移到了革命事业上。1921年到1927年之间,毛泽民多次回韶山过问这份产业。1925年,他陪哥哥在韶山开展农民运动,这份产业成了他们历时半年的话动经费。
1927年,毛泽东考察农民运动到韶山,几个月后发动秋收起义,又通过毛泽民从韶山的产业中提取了一定数量的资金作为活动经费。
成功运用于党的金融事业
1921年,毛泽东将毛泽民带出韶山冲后,让毛泽民把他从父亲那里学来的经商、管家经验(包括发行股票的经验)运用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翻身求解放的事业上。
1922年下半年,毛泽东派毛泽民到安源,组建我国第一个工人消费合作社。合作社建立之初,资金严重不足,毛泽民想起了父亲创办“义顺堂”发行股票集资的办法,决定在社员中招股发行股票。正是这个举措,迈出了中国共产党金融事业的第一步。毛泽民,成为这个崭新事业的最初实践者。
工人们尽管家庭生活都很困难,仍然响应号召,踊跃认购股票。很快,消费合作社就筹集到7800余元股金,连同俱乐部拨来的活动经费,共计1.8万余元。消费合作社自行设计的股票作为凭证,发给每位认股者。
毛泽民还深入调查,使合作社得到迅速发展。为了方便周转资金,他提出“在兑换股设储蓄部,提倡工人储蓄,实行发放合作社纸币10万元”等措施。
工人消费合作社发行的股票和纸币,虽然流通范围仅局限于安源路矿的数万名工人和家属,却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史上最早的货币,是党领导金融事业的最初尝试。
1932年3月,在中央苏区,苏维埃国家银行正式成立,毛泽民担任行长。继发行纸币、公债后,毛泽民根据以前的实际经验,又一次充分利用股票所具有的筹集资金的功能,创造性地把股票应用于苏区的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之中,设计和成功发行了中华苏维埃银行股票。
推荐阅读下面文章
